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天津 > 正文


非遗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图)

时间:2019-02-17 13:04:19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非遗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图) 传世年画·年画回归 孙铭霞

杨柳青木版年画承载着农耕社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推进这项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天津杨柳青画社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单位,多年来同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起做了大量有关杨柳青木版年画收藏、研究、保护、弘扬、传承等方面的工作,并在己亥春节期间推出一系列活动,使年画重回春节,重新走入当代人的生活。

各种展出助力推广“传统美”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幅具有传统年味儿的画卷,新桃和旧符指的就是年画了,春节更换家中的年画曾经是过年的重要环节,年画也被百姓赋予了太多对新年的美好期望。春节前夕,为响应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开展的“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助力年画活态传承,回归现代生活,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天津杨柳青画社与苏州美术馆,举办了“南桃北柳”过大年活动。而在春节期间,同一主题展出还在苏州美术馆亮相,让南方的观众也可以领略天津杨柳青年画的魅力。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杨文介绍,对于传统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工作一直在稳步的进行中,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体会中国年的韵味和意义,春节前夕他们推荐专家学者进校园提取孩子们有关春节的关键词,同时也更深入地给孩子讲解了过年对于中国人的意义。非遗传承需要先让孩子了解和产生对它的兴趣,只有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包括杨柳青年画在内的文化遗产,才有可能让这些艺术形式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不光在天津以及全国其他城市推广杨柳青年画,在不久前东京的一个中国年文化展上,也通过杨柳青年画将天津年俗用一种图解的方式展示在日本民众面前,进一步聚焦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推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成为非遗的传播者。

吉庆年画活动 古文化街进行中

天津杨柳青画社从收藏的传统年画中,遴选精品画作,如反映年画起源的《门神》《钟馗》、表现新春团圆的《大过新年》《新年多吉庆》《庆赏元宵》《发财还家》、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莲年有余》《吉祥好运》《竹报平安》等具有中华传统特色且符合时代审美的传统年画,将这些画面制作为胶印年画,共计45个品种,12万余张,春节期间在古文化街店进行推广。胶印年画颜色艳丽,制作便捷,性价比高,适于量产,符合人们春节期间选购装饰画求新求变的诉求,且价格亲民,受到广泛喜爱。

在古文化街店二楼,举办杨柳青木版年画专题 “生肖年画展”,同时设立互动体验区,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在专业传承人指导下体验杨柳青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同时大家还可以看到具有杨柳青木版年画鲜明特色的各种文创纪念品。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天津名片,《莲年有余》的图案更是深入人心,将喜闻乐见的经典年画图案移植到更加贴近生活的工艺品上,造就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文创纪念品,利用古文化街店客流量大的优势,文创纪念品的推广必将大幅提升杨柳木版年画的知名度,目前画社拥有几十个门类,百余种文创产品。

寻常百姓画

华丽贴进博物馆

不论是不是过年期间,作为一个天津人,有一个地方一定要走一趟,那就是坐落于河西区三合里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2011年,隶属于画社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馆藏年画万余张。来馆参观的游客在欣赏杨柳青木版年画艺术的同时,深深体会了中国年文化的内涵。年画博物馆已成为彰显民族文化底蕴、缔造精神家园的重要宣传阵地,以收藏、研究、展示具有浓郁特色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题的公益性展馆。

放置大量古版的仓库有一面玻璃墙,馆长王勇站在这里给记者介绍,“这里面是馆藏的6400余块明清古版,这个古版数量在全国木版年画收藏中是绝无仅有的。”馆长的脸上还带点小傲娇。为了更好地让游客参观古版,馆里特意选了优质古版中的套版和线版,放在展示区让大家近距离感受杨柳青年画的细腻制作,其中年画《乾隆爷下关西》那套古版线条尤其清晰。

在博物馆里能深刻地感受年画的题材丰富,尤其是吉祥寓意的年画,不光只有我们熟悉的抱鱼娃娃,各种题材都是真正具有“年”意义的年画。画师妙笔生花,将福禄寿三星、文武财神、和合二仙、麻姑上寿、八仙过海,以及摇钱树、聚宝盆、金元宝等,鲜活生动地表现于画面之上,幅幅吉祥、样样喜庆,贴在墙上,叫人欢喜。表现岁时节日活动的《新年多吉庆 合家乐安然》《庆赏元宵》都是上品之作。

除了春节,大凡世俗生活中的一切,杨柳青年画几乎无不涉猎,有的展示生产劳作时的景象,如《庄家忙》《渔家乐》,还有的则描绘古诗意境,如《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杏花村》。

戏曲画是杨柳青年画中重要的一个题材,现在馆藏的一半都是戏曲画,从博物馆里搭建的模拟戏台和泥人张的彩塑戏曲人物就能看出这一点。馆藏的《六国封相 衣锦荣归》可谓众多作品中的代表。全画人物众多,其中苏秦身着相服、雍容华贵,身后跟随六国大夫,车驾、伞盖停于一旁,可谓显赫至极,而他的母亲、妻子、嫂子以及兄弟则毕恭毕敬地在家门外迎接。藏品《完璧归赵》中须发皆竖、怒斥秦王的蔺相如,《文姬归汉》中将要返回汉地、与幼子诀别的蔡文姬,无不表现得栩栩如生,令人动容。《官银号旁大观茶园》更是对当年天津老城里官银号旁的大观茶园上演传统京剧《连环套》的实景写生,甚至还记录下了戏班的名字——九义合班,为研究戏曲史保留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新报记者 孙铭霞

编辑:zmh

关键字:年画文化杨柳青木生活天津春节传统物质遗产杨柳青年画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