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长尾人群”消费需求是经济“韧性之源”

时间:2019-06-01 08:14:15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5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把目光聚焦在养老、托幼、家政等民生服务业,提出要加大对这些产业的优惠支持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民生服务业,背后别有深意。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局面,充分挖掘内需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广阔的国内市场与庞大的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的潜力和韧性所在。

5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把目光聚焦在养老、托幼、家政等民生服务业,提出要加大对这些产业的优惠支持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民生服务业,背后别有深意。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局面,充分挖掘内需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广阔的国内市场与庞大的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的潜力和韧性所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努力满足最终需求,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上述判断体现出,民生服务业不但是老百姓幸福感的来源,其中蕴含的消费需求也是中国经济“基本盘”的构成要素,需要使二者形成良性循环。

站在养老、托幼、家政、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背后的是为数庞大的“长尾人群”,他们的消费需求是经济的“韧性之源”。“长尾理论”兴起于网络时代,它认为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相对应的,“长尾人群”就是指那些网络时代中“沉默的大多数”,比如生活在小城镇的广大“小镇青年”和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群,他们并不生活在一线城市的“聚光灯下”,也不常在网络发声,因而容易被人忽视。但他们的确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满足他们增长的消费需求,对于促进国内市场发展、提振内需具有重要意义。

曾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我国有近10亿人尚未坐过飞机,近5亿人没有坐过马桶。重要的是要满足这部分近10亿人的需求。这些数字也许不尽准确,但“长尾人群”身上确实蕴藏着待激活的巨大消费潜能。试想,让广大从未听过音乐会的人去听一场音乐会,让许多从没做过体检的人去买一套体检服务,让不少从未出省旅游过的人走出去看看,让没有学过英语的人去上一堂培训课,让一大批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住上条件舒适的养老院……且不论后续配套服务,仅仅上述人群在文化、旅游、教育、养老服务上的“初次享受”,就是一股不容小觑的“消费力量”。因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将目光移向这个领域,结合眼下形势看恰逢其时。

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放缓到中速增长且更加强调高质量增长的阶段,寻找经济增长新的、更可持续的源头十分关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未来一个重要的增长源头,是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当前商品消费增长速度趋于放缓,但是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养老、旅游在内的服务业消费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期,生产性服务业加上服务性的消费,可共同构成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将会成为拉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的主导产业。

因此,支持民生服务业发展、满足“长尾人群”的消费需求,宜将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养老、旅游等行业通盘考虑,视作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整体支持。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用市场化手段,使市场力量对其中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让有能力的人才和市场主体自由进入和参与,再辅以财税等手段的优惠鼓励。在市场化手段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放宽准入,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房租、用水用电价格上给予政策优惠。在财税支持上,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的税费政策优惠,研究完善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进一步支持生活服务业发展。

在“长尾人群”中,新生人口增速在下降,中等收入人群在扩大,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这是“危”也是“机”。“危”在于,人口老龄化增加与人口出生率下降,对我国的养老与托幼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在于,如果能受益于政策支持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民生服务业将会走向高质量和精细化发展,这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增添强劲动力。撇去“长尾人群”身上担负的稳增长、提内需等“宏大意义”不谈,发展好民生服务业,让人们吃得好、用得好、玩得好、学得好,让幼儿茁壮成长、老人晚年舒心,这本身就是政府为提升百姓福祉所应该做的,是让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应有内涵。

编辑:zmh

关键字:长尾消费经济人群服务业需求增长市场养老发展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