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养老体系优化要讲求适应性实用性

时间:2020-01-19 08:08:51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1月13日下午,国新办就银行保险业运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风险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会上表示,“第三支柱”的建设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强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并表示商业保险机构的人力建设是当前银保监会重点抓的主要工作,包括投资能力、定价能力、专业队伍建设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曾表示,其在研究中发现,老龄化趋势可能引发种种问题。

1月13日下午,国新办就银行保险业运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风险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会上表示,“第三支柱”的建设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强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并表示商业保险机构的人力建设是当前银保监会重点抓的主要工作,包括投资能力、定价能力、专业队伍建设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曾表示,其在研究中发现,老龄化趋势可能引发种种问题。其中,消费疲软可通过激发下沉市场活力改善,劳动力结构难题可通过优化劳动力素质等方式缓解,但最让人担忧的还是养老金的缺口问题。

为此,相关的制度探索一直在不断推进,具体包括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打开制度闸门、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完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等。

如何使新探索与中国基本国情、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基本情况相匹配,又如何通过系统性改革使新探索更好落地,均需从全局角度来考虑,讲求“适应性”与“实用性”。

近年来,专家、业界人士一直在呼吁“拓宽养老金的投资渠道”,特别是推动保险资金稳健入市,提升权益类资本投资比例。上述方案愿景固然美好,国际上也不乏成熟案例可循,但在国内难以直接套用。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曾解释,国际上养老金运作更为市场化,投资策略也趋于灵活,发达国家养老金的投资战略更多放在权益资产上,比如股票、私募基金,甚至还投资基础设施这一独立的资产类别;但是,高度市场化的养老金管理机构提高权益类等高收益资产的比重,有其特殊背景: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长期低利率,以及适宜权益类资产价格上升的基本面。因此,社保基金投资策略的变化和大的宏观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改革的另一个方向是夯实第三支柱。本次银保监会聚焦的加强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正是备受瞩目的一部分。

回顾过去几年,第三支柱的建设一直在不断加强。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出炉、反向抵押以房养老全国推广、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政策指引发布,创新型、激励型产品和服务次第出炉,第三支柱在摸索前行中不断强化,但是一些关键问题仍有待突破。

具体落地的障碍或受理念、认识等的影响,但更多是缘于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不足。例如,以房养老遇冷既来源于“中国人房子传儿女”的观念限制,同时也因为不少人无法信任这种产品真正具有“保障力”。消费者感到自己通过“反向抵押”所获得的权益并不优渥,而保障力度也不能让人安心,这可能是产品进一步普及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鉴于此,加强商业保险机构人力建设可能是一种有效途径,包括投资能力、定价能力、专业队伍建设等。这决定了金融产品是否足够接地气,是否能够保障机构、消费者双方的权益,提供高质量甚至超预期的服务,这是产品生命力、市场接受度增强的前提。

实际上,中国普通投资者并不保守,十分渴望能够有更多元化、专业化的保险产品,或作为长远打算的生活依靠,或作为稳健的投资标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个人养老金产品多由商业机构提供,但顶层设计不可或缺。特别是作为保险产品,其对安全性的要求尤胜于收益。在1月2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监管层强调“要健全资金运用监管制度,完善现代保险资金运用规则,逐步探索建立养老保险资金运用相对独立的监管体系”。而市场也应该正确理解,监管之目的绝不在于阻碍或延缓创新,而在于确立基本的准入条件和行为边界,以便从一开始就形成良性的行业生态,走出“不管则乱,一管就死”的怪圈。

编辑:zmh

关键字:实用性养老投资养老金保险产品适应性体系建设制度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