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理财投资 > 正文


可转债网下一户多购惹争议 已有发行人和主承在补漏洞

时间:2019-03-13 08:31:07   来源:证券时报

[导读]机构在中证登开户限制前开立的大量存量账户仍可续用的“漏洞”,让很多券商得以利用一致行动的多账户顶格申购,瓜分网下可转债蛋糕。网下“一户多购”在挤压其他单账户机构“中奖”几率的质疑声中,引起了发行人和主承机构的注意,目前已有可转债发行公告对此行为进行了限制。

机构在中证登开户限制前开立的大量存量账户仍可续用的“漏洞”,让很多券商得以利用一致行动的多账户顶格申购,瓜分网下可转债蛋糕。

网下“一户多购”在挤压其他单账户机构“中奖”几率的质疑声中,引起了发行人和主承机构的注意,目前已有可转债发行公告对此行为进行了限制。

填补漏洞迈出第一步

浙商证券近日的可转债提示性公告指出:“参与网下申购的机构投资者每个申购账户网下申购的下限为1万手(10万张,1000万元),超过1万手的必须是1万手的整数倍,每个申购账户网下申购的上限为160万手(1600万张,16亿元)”。

这是每个可转债在发行时都会用到的通用表述(只不过每只可转债规定的网下申购上限不同),但事实上,浙商证券将申购主体列为“账户”,而非像其他可转债一样列为“产品”。

以刚刚完成网上中签和网下配售的绝味转债、刚刚发布募集说明书的苏银转债为例,它们均在相关公告中明列“网下申购的机构投资者的每个‘产品’网下申购上下限”是多少。也就是说,受限的是机构的产品账户,而不是机构自营账户本身。

此前有券商资管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券商利用多自营账户进行顶格申购获得网下高份额配售称为“制度的漏洞”,并指出可转债应该像IPO一样,网上网下统一规则,一户一购。他建议可转债申购应与新股申购一致,经由资格审批,获取登陆网下申购系统的证书,排除首次有效申购外的多余申购。

“按照表述,只要证券账户的名称和身份证明文件一样就算重复账户,这确实是解决了网下多账户申购的问题,但超额认购依然是可以的。”一名华东区券商资管人士如此评价浙商可转债。不过,这个细微的措辞变更,不失为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有意识提高网下配售公平性的尝试。

可转债融资超800亿

今年来,可转债已成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共有21家公司发行可转债,共计募资金额864.81亿元。这已大大超过同期IPO的募资规模。

今年来,共19家公司发行了IPO,募资166.12亿元。选择配股的公司共3家,募资18.79亿元。不过,有29家公司增发,增发募集资金1461.76亿元。

21家发行可转债的公司中, 中信银行和平安银行发行可转债的规模最大,规模分别为400亿元和260亿元。

此外,发行转债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还有7家,分别是江苏中天科技、浙商证券、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安徽中鼎密封件、万达信息、绝味食品、苏州中来光伏新材。其余12家公司共计发行了70.16亿元的可转债。

编辑:zmh

关键字:转债申购承在账户漏洞发行一户发行人机构公司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