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 文化观察 > 正文


中外视界交融:短视频拍摄者共叙中国故事

时间:2019-06-18 11:05: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读]“用好以短视频为引领的全媒体表达形式,与全球移动互联网受众一起,聚焦中国,记录中国。”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高岸明17日表示,希望短视频拍摄者讲好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故事。当日,首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高岸明在该颁奖典礼上作出上述表述。现场,颁奖典礼展映25部优秀作品,专家评审组与主创团队交流,并评选出一部评委会大奖、瑞典短视频拍摄者MiriamFollin作品《心缘》。

“用好以短视频为引领的全媒体表达形式,与全球移动互联网受众一起,聚焦中国,记录中国。”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高岸明17日表示,希望短视频拍摄者讲好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故事。

当日,首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高岸明在该颁奖典礼上作出上述表述。

现场,颁奖典礼展映25部优秀作品,专家评审组与主创团队交流,并评选出一部评委会大奖、瑞典短视频拍摄者Miriam Follin作品《心缘》。

“我们生活在陕西的一个小山村,我的公公婆婆种土豆、小麦,养猪,生活很宁静。我希望传递这种美好,让更多外国人知道中国农村有多吸引人!”Miriam和她的中国老公王永鸿一起拍摄短片《心缘》。

“自媒体人拍摄的视频作品,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短片《拿什么拯救你——德国饺子?》比较中国、德国“饺子”的不同,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其创作团队由德国视频拍摄者Tobi夫妇与中国旅德留学生韩涛组成。韩涛认为,自媒体作品的吸引力在于其更注重细节、生活化的表达。

韩涛认为平民化视角有助于消解中外民众间存在的刻板印象。作品以Tobi的中文讲述作为主轴,辅以中、德双语字幕。Tobi拍摄的教父亲制作酸辣土豆丝、在公园推介中国烧烤等作品,获得数十万次播放,展示了“严谨”德国人的生活化一面。

“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李智担任此次短视频大赛评委组组长。他认为多元化的短视频内容丰富了全球受众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视角;作品注重创意创新,有利于视频本身的传播,也助力传播中华文化。

大赛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等多家机构协办,于2018年9月启动,共征集到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短视频作品30余万件。(冉文娟)

编辑:zmh

关键字:拍摄者视频中国作品故事中外视界高岸明大赛中国外文局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