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 文化观察 > 正文


从固守角落到外出“圈粉” 浙江地方非遗剧种“走亲记”

时间:2019-06-30 11:24: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读]图为甬剧《半把剪刀》宁波甬剧团供图摄中新网宁波6月29日电(记者李佳赟)大戏唱毕,当浙江省新昌县文化中心钠黄色的灯光亮起,当台下雷动的掌声渐次响起,“85后”甬剧(浙江宁波简称“甬”)青年演员苏醒有些恍惚。6月29日,在宁波120公里之外的新昌,甬剧“咿咿呀呀”的传统唱腔第一次回荡在舞台上。“演出前一直担心地方小众剧种无法‘圈粉’,没想到反响这么好。”苏醒难掩兴奋道。

图为甬剧《半把剪刀》 宁波甬剧团供图 摄

中新网宁波6月29日电(记者 李佳赟)大戏唱毕,当浙江省新昌县文化中心钠黄色的灯光亮起,当台下雷动的掌声渐次响起,“85后”甬剧(浙江宁波简称“甬”)青年演员苏醒有些恍惚。

6月29日,在宁波120公里之外的新昌,甬剧“咿咿呀呀”的传统唱腔第一次回荡在舞台上。“演出前一直担心地方小众剧种无法‘圈粉’,没想到反响这么好。”苏醒难掩兴奋道。

苏醒的此次演出源于浙江戏曲界的一次“大动作”。今年6月,浙江省戏曲“天下第一团”联盟在宁波成立,新昌调腔、台州乱弹、宁海平调、衢州西安高腔等浙江9个非遗剧种,通过“抱团”合作、跨区“走亲”等模式,以激活地方戏曲传承的“一池春水”。

图为甬剧《半把剪刀》 宁波甬剧团供图 摄

据悉,浙江是戏剧大省,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但随着时代发展,浙江不少独具地域特色的珍稀剧种都面临发展困境,个别非遗项目甚至“行走在消逝”中,处境岌岌可危。

宁波甬剧团团长吴刚介绍道,业内将浙江大多数珍稀剧种的专业表演团体称为“天下第一团”,为了更好地“活态传承”这些乡土文化,宁波甬剧团于2018年牵头召开了首次“天下第一团”筹备会。“由于面临共同的传承发展问题,大家一拍即合。”

在联盟成立当天的汇演专场上,“新昌调腔”的高腔唱得荡气回肠、“瓯剧”的水袖舞得柔情多姿、“衢州西安高腔”的高音数度“引爆”场子……现场,各个珍稀剧种纷纷亮出“看家绝活”,展现了非遗戏剧的独特魅力,令人拍案叫绝。

“因天生的语言局限性,地方剧种习惯守着‘小天地’‘固粉’。但随着环境变化,地方戏曲要生存发展,便不能再一味地‘圈地守旧’。”吴刚表示,如今,现代声光电技术增强了舞台艺术效果,舞台字幕打破了语言的隔阂,为地方非遗剧种走出去“圈粉”提供了条件。

据悉,在“天下第一团”联盟内,各非遗院团将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人才培训、交流演出、业务研讨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制定出“文化走亲”时间表,携手让“老戏唱新味”。

从散落在各地“单打独斗”,到携手“抱团取暖”;从原先的固守“一亩三分地”,到活跃在各地巡演忙,浙江地方非遗剧种正站在新的舞台上,接受更多人的目光聚焦。

苏醒感叹,联盟成立后,各团青年演员之间加深了交流探讨,为艺术创作增添了新的火花。“甬剧以清朝、民国戏为主,在看到瓯剧团行云流水的水袖表演后,最近我又重新拾起了传统的‘四功五法’,期待能将其融入到新题材的甬剧表演中。”

温州瓯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蔡晓秋评价道,“天下第一团”联盟的“抱团发展”不仅打破了地方小剧种文艺团体的经营困境,各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取长补短,也为地方非遗剧种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活力剂”。

编辑:zmh

关键字:圈粉亲记剧种地方浙江宁波甬剧团甬剧发展角落联盟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