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 正文


两座红军桥承载跨越八十五年的初心

时间:2019-07-09 10:10: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导读]两座红军桥承载跨越八十五年的初心2016年9月2日傍晚,贵州省黎平县高屯街道上少寨,几位村民走过架在八舟河上的红军桥。王婷舒 摄7月8日,贵州省黎平县高屯镇上少寨,村民参加新红军桥的通车仪式。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李隽辉 摄7月8日,贵州省黎平县高屯街道上少寨像过年一样热闹,村民们穿上苗族、侗族的节日盛装。欢腾奔流的八舟河上,“年龄”相差85岁的新老红军桥,隔着50米的河水相望。

 

2016年9月2日傍晚,贵州省黎平县高屯街道上少寨,几位村民走过架在八舟河上的红军桥。王婷舒/摄

7月8日,贵州省黎平县高屯镇上少寨,村民参加新红军桥的通车仪式。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隽辉/摄

7月8日,贵州省黎平县高屯街道上少寨像过年一样热闹,村民们穿上苗族、侗族的节日盛装。欢腾奔流的八舟河上,“年龄”相差85岁的新老红军桥,隔着50米的河水相望。

简易的老桥,由几十块窄窄的木板搭起。它高高架在河面上,走起来颤颤悠悠,却讲着厚重的历史故事。1934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时,当地老百姓自发用家里的床板、门板搭成桥助红军渡河,也开启了红军西进的征程。这座桥,80多年来一直叫“红军桥”。

新桥4米宽、50多米长,是座结实的水泥桥,它讲了一个爱心故事。

2016年9月,中国青年报记者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采访中了解到,上少寨的村民世代守护着令他们自豪的红军桥,但这座不能通车的老桥让村民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他们辛勤种植的水果要靠扁担一担担挑着过河才能卖出去。上百户村民的共同心愿就是有一座能通车的新桥。

村民们修新桥的愿望,被中国青年报社用全媒体的形态进行了报道,并迅速得到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关注。该基金会发起了为上少寨募集资金修桥的项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得知情况后,决定出资180万元修座“新红军桥”,完成寨子里百姓的心愿。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宣传工作部主任吕大鹏说,给上少寨建一座坚固、宽敞的“红军桥”,可以帮助老区百姓抵达“富裕”的彼岸,也寄托着我们“重走长征路”的精神信仰,也是中国石化实践不忘初心的实际行动。

虽然修桥的过程波折不断,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八舟河上的新红军桥终于通车了。

中国青年报社有关负责人说,中国青年报记者持续3年关注上少寨,多位记者多次深入一线,用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推动着新红军桥的进展。现在全党都在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学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青年报社携手社会力量新修一座红军桥,方便当地百姓出行,助力父老乡亲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正是媒体人不忘初心的生动实践。

接连几天的暴雨之后,八舟河水迅速上涨,村里人不再担心过去几十年反复上演的场景:大雨冲走桥板,寨子里的人出行只能撑船过河,等雨季过了,大家再凑钱修桥。

今天午后,雨过天晴,昨天宰好的猪,已经在河岸边几口大锅里煮着,妇女们聚在一起,围着锅台烹制传统年节吃的“十大碗”。

在震天的鞭炮声中,两辆挂着大红花的汽车开上了新红军桥,村里年纪最长的几位老人在桥的另一端等待汽车驶入寨子。“这简直是梦里的场景”,89岁的吴谋义见证过新旧两座红军桥修建的场景。

68岁的吴锡焰几十年来一直为修桥奔走,他说,每一次修桥都让日子更有盼头。

正如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徐光所说,透过“新红军桥”,我们看到的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守得住初心、担得起使命、抓得住落实”的责任与担当,也是我们铭记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想百姓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重要实践。

 

编辑:zmh

关键字:初心红军少寨新红军桥中国青年报两座村民八舟八十五年修桥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