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 文化观察 > 正文


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近190件珍贵文物亮相国博

时间:2019-10-23 21:12:42   来源:文汇报

[导读]本报北京10月22日专电(驻京记者李扬)甲骨文,这3000多年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22日,“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本报北京10月22日专电 (驻京记者李扬)甲骨文,这3000多年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22日, “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 “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近190件甲骨、青铜、玉石、书籍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讲述甲骨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相关学者们的卓越成就。

展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科学技术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

这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举办以甲骨文为内容的文化展,也是国家博物馆馆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规模展示。同时商借了国家图书馆、山东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陕西考古研究院、宝鸡周原博物院等单位的甲骨文物。

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迄今可见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性,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作为历史悠久的古文字体系之一,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至今一脉相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近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从中国字的视角,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彰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记者看到,展览不仅呈现了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的文例、字形特点及甲骨文的分组,同时展示了甲骨文及其反映的商代社会,从商王世系、祭祀与信仰、战争与军队、贵族与职官,到畜牧与田猎、天象与农业、疾病与生育、地理与方国、西周甲骨等都得到了充分展示。一片片甲骨以其身上所刻有的文字,讲述着数千年前华夏祖先的文明;而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的展出,使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展示更为通俗。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呈现了100多年来的甲骨学者及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到,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迄今,问学甲骨的中外学者数以千计,从最早发现甲骨文的清代学者王懿荣,到“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和郭沫若,再到陈梦家、唐兰、胡厚宣等,他们考释文字、研究历史、探讨文化,研究成果浩如星辰,蔚为大观,涵养滋润着当代社会。

编辑:zmh

关键字:甲骨文国博甲骨120周年发现文字中国国家博物馆190件文物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