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保险 > 正文


中国保险40年40人:群星闪耀时之马明哲、陈东升篇

时间:2019-12-24 09:22:21   来源:hexun.com

[导读]序1979年11月19日,中国保险业国内业务在被停20年后,启封!这一天,是中国保险人永远的大日子。弹指40年,看业内业外,观潮起潮落,赏群星闪烁,叹人物轮回……40年,乘风破浪。受益恢宏的国运与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由一个保险弱国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看得到的未来,中国必会登顶世界第一大保险市场、保险强国。40年,风华绝代。中国保险从仅有的130人,发展至今成为容纳千万就业者、20万亿总资产的金融大产业。

这一天,是中国保险人永远的大日子。

弹指40年,看业内业外,观潮起潮落,赏群星闪烁,叹人物轮回……

40年,乘风破浪。受益恢宏的国运与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由一个保险弱国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看得到的未来,中国必会登顶世界第一大保险市场、保险强国。

40年,风华绝代。中国保险从仅有的130人,发展至今成为容纳千万就业者、20万亿总资产的金融大产业。期间是一代代保险人奋斗、努力的轨迹,有他们的青春、职业生涯,甚至整个职业周期。

在那里,有他们的欢笑、祈祷与寻找,也有他们的哭泣、迷惘与收获。

40年,白驹过隙,总有一些事儿、一些人,当铭记,这也是中国保险人不该忘记的年份。

唯此,《今日保险》杂志社、《今日保》公号,共同开启《中国保险40年40人》及《特别致敬40中国保险人》选荐活动。如今,这个活动已经结束,共80人已选定。

即日起,陆续推出四十年保险英雄传记。

MBO路漫漫圆起最大金融梦

1986年,30岁的马明哲对蛇口招商局老板袁庚说:“100年后,我们重操旧业好不好?”此话是指100年前招商局的保险梦,1875年即有保险招商局。

马明哲当时是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副经理。此言一出,马明哲就走上了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的路途。或者说,是走了一条新路。

袁庚大喜,当即操作。在袁庚治下蛇口12年中,出了3家股份制企业,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平安保险、南山港务开发公司,个个新锐。

1988年3月21日,平安保险成立,13名员工,这是1949年后中国内地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注册资本3000 万元人民币+3000 万港元,工行信托投资公司51%,招商局49%,刘鉴庭任董事长,马明哲任总经理。其时,内地保险市场只有人保、平安和太平洋。

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最炫的路径是MBO。但在中国,金融机构几乎是不可能MBO的,平安的准MBO,可以说是国内国有金融机构中的惟一一例,这是个历时16年的故事。

1989年平安成立员工风险基金,1992年更名为职工合股基金公司,1996年更名为新豪时。马明哲作为员工持股机构派出的董事担任平安董事长,至此弱化了体制对他的人事任免控制。

马明哲认定:应让股东数量尽量地多,以减少股东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力。其间,工行、中远集团和招商局的退出,对于平安管理层实行MBO是个绝佳的机会。中远退出时的投资回报高达4倍,招商局是10倍。

2002年,平安保险的第三大股东变成了江南实业。江南实业与新豪时同属员工持股机构,实际最终的控股股东分别为平安保险工会、平安证券工会和平安信托工会。员工持股计划分别持有江南实业和新豪时69.11%和98.15%的股权。

江南实业与新豪时共计持有平安17.61%的股权,离实现控制权仍有一段距离。但机会再次降临。2003年,深圳市政府下属机构对平安的持股权由23.02%下降至19.42%,平安员工持股计划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最大的机会来自2004年的上市。

2004年6月24日,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在保险业,最早盯着上市的是平安,平安资质较好,国际化水准高。一般认为,把规模较小的人保财险(与中国人寿相比)放在前面,带有投石问路的味道。在人保财险上市成功,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保险板块有了感觉后,再推出国寿可谓顺风顺水,而最后平安的上市,被认为是“不用愁”的。

就上市规模而言,平安在同业中并非最大,中国人寿2003年上市时筹资34亿美元,远高于平安的17亿美元,但平安特殊的股权结构显然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平安外资股份几达规则允许的最高限。

在前几大股东中,除了汇丰斥12亿港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居第一大股东外,其他股东的股权均因上市而相应摊薄。此时,江南实业和新豪时分居第三、四大股东,平安员工持股计划占前九大股东的股比已经上升至23.7%,老大上位,MBO了。

之所以说平安的员工持股计划为准MBO,是因为平安管理层理论上并没有绝对控股,即便是在江南实业和新豪时内部,也没有控股。上市的成功也没有为马明哲带来了丰厚的个人收益。

平安招股书披露,至2004年4月24日,马明哲本人拥有员工持股计划约1.10%,相当于平安发行股本的0.16%,为平安内部持股最多的个人。按照平安上市股票的定价区间9.59到11.88港元,上市后马明哲的身价将达到7672万到9504万港元。另外,董事、监事和高管持有员工持股计划约4.64%,将分享3.4亿到4.2亿港元的财富,平安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共达1.95万人。

MBO是2004年最敏感的话题,这之后又有香港学者郎咸平与科隆顾雏军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之争,有经济学家忽然的集体失语及纷争的骤起——所以,TCL李东生、平安马明哲的故事,就更为稀罕。

在平安成立到上市的14年间,围绕控制权,平安经历了数次分分合合,招商局、中远集团、摩根士丹利和汇丰等中外股东也是进进出出,最终形成了国资、外资、民营资本三分天下的股权架构,平安由原来的国有企业逐渐变为股权分散的公众公司。

除去外资,平安的国际化还在于引入海外人才。当时平安400余名A类干部,绝大部分来自于内部选拔。但在排名前100的高管中,61位来自海外,平安总部的财务、精算、IT、培训、投资、营销等主要业务部门一把手,都由外籍人士担任。其中包括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副总经理顾敏慎,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梁家驹,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RichardJackson,副总经理兼首席市场执行官吴岳翰,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执行官罗世礼,还有来自友邦的首席稽核执行官叶素兰,总经理助理兼总精算师姚波。

此外,平安子公司高管中来自海外的有:曾供职于英国保诚的平安人寿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源祥,曾任DBS唯高达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平安证券董事长叶黎成,曾任高盛(亚洲)执行董事的平安信托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童恺,曾任职宏利保险的平安健康董事长张振堂,还有来自巴黎百富勤的平安资管董事长陈德贤。

摆平如此众多的中外精英,是马明哲的一大能耐。

对不断加入平安的外籍专家,平安人早已习以为常,习惯了越来越多的英语交谈。平安品牌宣传部总经理盛瑞生说,2005年连战、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后,“愿景”这个词开始流行,但平安员工很多年前就常用了,因为身边很早有了台湾同事。

在中国保险业,马明哲多年来紧紧把自己包裹起来,躲避媒体,埋头干自己的事,并且一件件事都令人惊讶地干成了,几乎后无来者。但到了2008年,马明哲躲不开了。

对平安来说,2008年上半年乃多事之季。

2008年1月21日,平安发布公告,决定配售不超过12亿股A股,并发行不超过412亿元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以1月18日平安A股的收市价格98.21元计算,平安再融资的规模达到1600亿元。消息一出,平安股价连跌,之后一个月另有23家公司先后出台融资方案,毫无悬念都遭遇股价下跌,平安被视为引发A股暴跌的导火索。

2月11日,高盛将平安的投资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并将其A股和H股的目标价拦腰斩半。2月25日,证监会发文称:“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股民解读,证监会文件是对着平安来的,是监管层的救市行为。

然而,平安声明表示,其融资行为并不会因证监会文件而取消。3月5日,平安千亿再融资计划在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现场投票赞成率超过90%。再融资方案为800亿元的增发和约400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债,这与之前的1600亿元方案的传说有出入。

5月9日,平安官网发布澄清公告:6个月内不考虑递交公开增发A股股票的申请。马明哲表示:这几个月来,我们一直在不断反思,我们当时在提出再融资方案时是经过仔细研究的,但没有想到市场反应及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联动的反应会这么大。

2008年开年是个什么气氛?前一年股民们冒死闯过“半夜鸡叫”突击上调印花税,万众努力把个沪市扛过6000点,忽一叶知秋,大盘跌跌不休,众人的身家眼瞧着被蚕食,心急如焚,恶气中烧。如果无从体会这种气氛,看看后来的一个并不幽默的段子——四川汶川地震,一人被从废墟中拔出,第一句话是:我的股票跌到哪了?

接着,又有第二桩事。3月17日,平安公布2007年年报。马明哲的税前薪酬6616.1万元,扣除捐款和税额,实际报酬仍超过4000万元,较上年大涨92.75%。正值平安“千万融资门”,一时间风声鹤唳。

面对此指责,3月20日,平安在官网首页刊登《平安长期激励计划首次支付》的新闻稿辩解。3月26日,平安副总经理王利平和平安薪酬规划部总经理游铭意接受媒体采访,再次解释了高管薪酬暴涨原因。

3月27日,一份由1055位车主委托律师刘家辉起草的《关于对平安高管千万薪酬进行调查的请求》送达保监会,要求核查。第二天,平安又通过媒体表达了立场和观点。其间,平安还格外提到了公司的“非国有”身份,回应外界将平安高管年薪与国企领导薪酬的简单比较:平安是一家非国有的中国企业,平安的管理层并非由政府派出,而是在市场打拼出来的。

一周后,保监会书面回复了《请求》:“2007年平安集团高管人员的薪酬与交强险的成本分摊基本无关。”

随后,又来了第三波。

7月2日,平安A股、H股股价再次出现大跌,分别下跌10%(跌停)和7.759%。据悉是受两种传闻偷袭所致,投资富通巨亏将计入当期损益?逃税将被课以巨额罚款?

7月17日上午,平安召开200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马明哲又上台澄清。有外电称平安向领导人和其亲属赠送股票,马明哲说,平安自成立到现在,从没有向任何领导人或领导人亲属赠送或低价销售股票。

会上有股东提出,马明哲能否也像台湾首富王永庆那样做到不领工资?马明哲在会后对媒体笑称:王永庆不领工资,因为他是老板,而我是打工的。最重要的是,我的贡献和表现对得起这份薪酬。我不是完全为了收入从事这份工作,20年来我把平安带入世界500强,是我最大的荣耀。

2008年的三波冲击,逼得马明哲走向前台,7 月17 日的临时股东大会,马明哲几乎有问必答,相当开放。只是,有些时候需要考虑公众的接受习惯。马明哲说:“20年来我把平安带入世界500 强,是我最大的荣耀。”这个说法没错,但容易被曲解,被读成“把平安带入世界500 强是我马明哲的功劳”。

30年间,各种跌宕中,马明哲麾下的平安斜刺突进,无出其右,股改上市,资产重构,攻城掠地,空降海归,产品创新,拥抱IT,从单一财产险公司发展到财险、寿险、银行、证券、信托、网络,整个一大托拉斯,平安的金融集团梦已成。这令1996年没能顶住而被分拆的人保、国寿羡慕。

整合大医养产业链 闯进全球五百强

武汉大学珞珈山里,有一块石头,上刻了个“始”字。

那是1983年陈东升从武汉大学毕业时,上山凿下。这算不算破坏“公物”?细想不对,最多是破坏“天物”。

为什么要凿个“始”?后人的演绎不足为信。但在那时,陈东升一定是自信的:从这里开始,走向诗,走向远方。自信的人说话实诚。1978年邓小平访日看了日产汽车,回来说:我知道什么是现代化了。

1988年,陈东升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副总编,策划了中国100大企业评价,第二年又评出中国500强企业。

陈东升不玩大忽悠,而是认真“找最好的葫芦画最好的瓢”。这个葫芦是《财富》杂志,它有世界500强评比。他吩咐编辑“参照国际惯例”,按销售额排序。

1992年邓小平南巡,接着颁布了《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和《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两个文件。

这是嘛意思?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的活力是靠农人、个体户、乡镇企业的辛苦,及权贵的寻租刺激的。两个文件出台后,在政策层面保障了现代企业制度落地中国。

是在海里熬官位,还是到市场上摘野花?

陈东升辞官而去。据说那前后全国有超过10万体制内官员下海经商,后来有名的有田源、毛振华、郭凡生、冯仑等,被称作“92派”。

做企业得有一双毒眼,寻找一个行业空白,创造一个行业标杆,带动一个行业发展。之后陈东升创办的嘉德拍卖、和弟弟陈平创办的宅急送,以及泰康,都是行业空白,都是第三产业服务贸易。那时,大家还只是把第一第二产业当饭,而不把第三产业当干粮。

1993年筹办嘉德,陈东升的葫芦是苏富比。第二年,陈东升在香港苏富比拍卖现场,用摄像机偷偷拍下拍卖场的一切,牌子、记分牌、拍卖师,连预展时用的玻璃罩的厚度都仔细记下来。

“嘉德第一年给我的压力,我永生永世不会忘记,就像农民辛辛苦苦种地,不知道老天爷给不给面子,会有什么样的收成。所以,给你第一笔生意的人,不是给你一笔生意,而是你的救命恩人。”

创办嘉德时,陈东升对拍卖唯一知道的是:买卖双方各收10%佣金。于是,“一辈子只靠佣金”,这成了嘉德的铁律。

一些拍卖行取巧自己拍下拍品,瞅机会卖出赚大钱。嘉德却坚守铁律,不买不卖。“这样对买主卖主都不公平。做拍卖就是做一个中间商,而不能去参与买卖。古话讲,该你赚的钱就你赚,不该赚的就不赚。必须学会有所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

把这话演绎,陈东升说:做企业要像农夫,而不是猎人。农夫要培土育苗,而猎人只管杀戮。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就是农夫跟猎人的不同。

挑起陈东升搞拍卖公司念头的是《新闻联播》的一条新闻: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梵高的《向日葵》,2250万英镑,创了天价,被日本安田水上火灾保险公司拍走。

得,一个拍卖行,一个保险公司,在这里同框了。

1990年陈东升还在体制内,他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发现东京最高的摩天大楼是保险公司的,最醒目的广告牌是“日本生命”和“海上火灾”的。原来保险公司可以这么牛?这在陈心里扎下了根。

筹办泰康,陈东升带着员工跑到台湾地区及日本、美国和欧洲的20多家保险公司考察,公司治理,信息技术,核保核赔,样样都学。

1996年泰康开业。2000年11月,泰康完成海外募股,一跃成为一家带有国际色彩的保险公司,直接把老师傅请进门。陈东升没有屏蔽老师傅的光芒,反而实诚说,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毛泽东在《论自由主义》中说知识分子“大事做不来,小事也不做”。陈东升把这话改成“大事要敢想,小事要一点点做”。

陈东升还信奉“三化三不”: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不偷、不抢、不争。

“三不”具体是:“不偷”,不偷国家的钱,不偷股东的钱。国企20年前在泰康投了1.8亿,后来在产权交易所挂牌,拿走124亿,加上分红,有近70倍收益。“不抢”,不做恶意举牌收购。“不争”,不争一时一地,而是争长久、争战略、争思想、争未来。

陈东升温文尔雅,甚至温温吞吞。泰康既没有老牌国有险企的位势和先发优势,也没有前海或互联网保险的生猛,与1996年同期起步的其他四路新军相比,泰康也不算新锐。

在2006年全保会小组讨论中,陈东升说:很简单,因为保险公司是要赚钱的,是要扎扎实实地赚钱的。正是遵循这个大原则,泰康目前不打算再增资扩股,不着急扩充规模。相信中国人寿和平安在海外上市之后肯定都深有体会。没有效益,股东挣不到钱,股价就上不去。

新华人寿董事长关国亮则强调另一方面:我认为规模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规模,品牌就形不成,效益就难上去,上去也是小效益,我们需要的是有效益的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快速发展。

泰康用了10年站稳了脚跟。2007年,在一个小朋友的婚礼上,温吞的陈东升却突然瞄上了养老。

这逻辑很清楚:中国已经离开革命形态的动荡,社会也正在从工业时代转向服务业时代。这时候,人民要什么?要碧水蓝天,要健康安全,要公平富裕。陈东升率先提出“买车、买房、买保险”现代生活新三大件。这是培育需求的架势咧。

中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社会。政府急,家人也急。上下急到了一块堆儿,上哪找这么好的需求——建养老社区。

泰康搞了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保险、资管、医养三大业务协同发展,通过虚拟保险产品积累资金,与实体医养服务跨界融合,整合大健康产业链。

第一个反对的是陈东升的CFO周国端,周是台湾人,在美国近20年受了严格的数学和金融训练,有一套严密的逻辑:“保险公司可以卖保单,让客户有钱住进养老社区,但不能直接经营养老社区,投资期太长了。”

两人都说服不了对方。末了,陈东升说:我是CEO,你是CFO,资源要服从战略,这就是我的战略。“这个生意天然就是寿险公司做的,巨大资金就必须配置一些优质的商业不动产,虽然前5到8年不盈利,但经过资产负债匹配,完全能解决这个问题。”

几年后,泰康模式受到研究和模仿。而联系到近年“来路不明的钱”、“害人精”等说辞,陈东升当年所为,真乃乍着胆子。

至2017年底,泰康管理资产超1.2万亿元,退休金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元。10年间,泰康加速全国医养产业布局,至今有12个大型养老社区、3个大型医疗中心,并广泛投资于医疗、治疗、人工智能、制药、医疗器械和健康大数据企业,一个大健康生态体系正在生成。

末了,2016年7月,泰康先后斥资2亿美元,购得苏富比13.5%的股份,成为苏富比第一大股东,而嘉德是泰康人寿的大股东。老师傅被拍在沙滩上。

末了,2018 年7 月19 日晚,《财富》世界500强发布,泰康保险集团首次上榜,以240.8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489位。

这事,几天前陈东升就知道了。他没笑,说,以中国经济的体量,泰康也该上榜了。

就像在秋天的田野里摘下一朵野花,温温吞吞,浑然天成。

“年轻时总是很急,恨不得一天做十件事,第二天就成功。后来我说,一年只做一件事。再后来说,三年只做一件事。现在我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从“始”石头起步,陈东升删繁就简,终成纯粹。

编辑:zmh

关键字:平安陈东升马明哲保险中国公司股东泰康上市一个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