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有序复工复产考验精准施策能力

时间:2020-02-26 09:19:06   来源:金融时报

[导读]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有序复工复产,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疫情非严重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必要之举。

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

有序复工复产,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疫情非严重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必要之举。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支持性政策和保障性政策,金融机构、医疗机构、重要医疗物资生产部门等多领域也紧急响应,力求将疫情冲击的影响降到最低,尽快推动有序复工复产。

当然,此时推动复工复产,比拼的绝不是蛮干的勇气,更不是口号当先的一时意气,而是细致周到、能够有效落地的快速响应机制,是智慧办公、抓住重点、优化组织动员的能力,是全社会各体系联动、统筹规划的大局设计。

对于企业而言,当前迫切的难题集中在“钱”和“人”上。“钱”指流动性,而“人”主要是因为部分外地务工人员春节返乡后无法及时返回工作岗位。餐饮、宾馆、旅游等行业原本在节前做了相对充分的投入,准备迎接“春节旺季”,然而停工、停产让其资金“只出不进”,部分企业遇到流动性困难;而不少制造业企业不少本属于薄利经营,靠规模优势来摊平固定成本,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迟、不少工人无法及时返岗以及原材料匮乏造成产能难以恢复,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针对流动性问题,此前各地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免租等政策,不少金融机构也出台了应急方案,加强对相关企业的资金支持,确保不抽贷、不断贷。而对于人力资源的匮乏,各企业解决的办法不一。有的企业虽然推迟了复工复产时间,但提前筹谋,开展了“抢人”大战,通过企业出资组织“包车返工”、翻倍工资吸引新务工人员,甚至通过预定核酸检验方式尽量排除复工后可能的新冠肺炎传染风险。

当然,更多的复工复产举措并非企业自己可以实现。不同地区的交通管制、防疫要求、复工审核政策、物流便利程度等多重因素,影响着复工复产效率。

此前,部分疫情并不严重的地区实行严格的小区封闭、封路制度,以至于正常的上班族或春节返乡客需要通过多道手续才能被允许“离开”,造成了诸多麻烦。有鉴于此,2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强调,农民工返岗,除疫情严重和扩散风险高的地区外,对限制劳动者返岗的不合理规定要坚决纠正;而此次会议也强调,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

不仅务工人员返工遇到阻碍,特殊时期企业复工也需要核查、审批。这对一些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的地区而言,可能会形成一个“审批堰塞湖”。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企业复工申请难以通过审批、人员隔离措施不断升级等情况。为了避免疫情在复工过程中扩散,减少管理压力和风险,个别地方甚至采取“一刀切”停工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复工复产并非简单开动机器,而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配合,以及餐饮、物流、防疫基本物资等畅通供应。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部分企业的员工宿舍、生产流程、卫生措施也需要改造升级,这些都难以凭借企业的内部资源来实现。

因此,确保产业链上下游的供需平稳,特别是要“激活”一些中小供应商,是稳企业、稳就业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已经复工复产企业能够真正有效运转,尽快恢复全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基础;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当通过培训,指导企业加强防疫措施和相关环境、流程的改造,尽量减少复工复产后的疫情再传播风险。

可以说,在疫情防控是第一要务的当下,确保安全是不能突破的底线,但在具体执行时也考验各方的智慧。此前的一系列政策致力于解决企业的流动性压力,而随着复工复产进程加速推进,还要求各地方、各企业想在前面、走在前面,有及时行动的“速度”和“效率”,更需要借助线上数据、程序的激活,借助合理的政策规划和科学指导,借助统筹布局、跨区域沟通的综合方案,智慧解决人员、物资、复工审批“卡脖子”问题。

编辑:zmh

关键字:复产复工企业施策疫情政策防控考验能力社会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