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 文化产业 > 正文


疫情之下中国诗歌的态度

时间:2020-03-09 13:21:29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导读] 诗歌,在这个全民抗疫的春天里,成为不少人表达情感的载体。不论是来自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古诗温暖,还是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

 诗歌,在这个全民抗疫的春天里,成为不少人表达情感的载体。不论是来自“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古诗温暖,还是“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的必胜决心。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或许都觉得该记录些什么,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当几句唐诗出现在驰援武汉的战场上的时候,或许有许多人看到了诗歌的魅力,于是拿起手中的笔……连日来,我们收到了不少关于抗击疫情的诗作。他们中有专业诗人、白衣天使、各行各业的职工等。

  那么 ,何为诗歌?是几句喊口号的表演,还是必须轰轰烈烈的情感演绎?哪些诗歌才能如春风细雨般滋润人的心灵?铮铮铁骨般记录历史?本期《家园》,邀请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木汀、著名童诗作家邱易东、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孙晓娅,与读者一起探讨,灾难面前,如何写好诗歌?听听他们的答案:

  病毒是无法用诗句杀死消灭的,但诗句可以歌颂面对灾难的勇者,批判懦夫。——黄怒波

  从诗人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随便抽取几首打开,扑面而来的是中华民族的团结、不屈的斗志,看到了折射出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态度。——木汀

  戴望舒的一句“我用残损的手掌”,既表明诗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个人命运遭际的悲苦,又成为诗人感受灾难深重的祖国的方式,使个体的“残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孙晓娅

  在诗歌中,无论需要如何不着边际的想象,抒写的感情必须是真实的。——邱易东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