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天津 > 正文


战疫中的战役

时间:2020-03-13 09:27:09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  日前,市教育两委组织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通师生心理支持热线(022-23358525)。该热线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教师,提供情...

 
  日前,市教育两委组织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通师生心理支持热线(022-23358525)。该热线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教师,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热线电话均由我市高校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接听。记者梳理热线记录信息发现,家长的焦虑很多来自于疫情期间,是孩子每天“宅”在家中所引发的代际冲突。疫情之下的代际冲突有哪些具体表现?面对这段特殊时期内的特殊问题,家长们又该如何解决?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家庭相处 他的冷漠难以接受

  记者走访

  春节过后,大学生小杨在自己的班级群中发了一条带着一串笑脸表情的微信:“亲们,这些天在家跟父母过得还好吗?”本来是一条为了活跃气氛的搞笑微信,没想到立即引来了众多同学的“哭诉”。“我被爸妈抛弃在家,他们说为了不被气死,春节期间一直住在姥姥家,直到现在也没回来。”“我妈说受不了我,可是我也受不了她,为什么非要早上6点起床做卫生?”看着大家发来的亲身经历,大家一边笑着一边感叹着父母对于年轻人的不理解。但是,对于许多大孩子的父母来说,这个假期,他们过得并不开心。

  “我和他妈妈没事时就坐在客厅里,时不时地盯着孩子房间那扇紧闭的房门。有时候两个人会一起回忆儿子小时候的样子,现在的他冷漠地让人接受不了。我现在还真恨不得他赶紧回学校,在家更让人生气。”大三学生家长老于无奈地说。

  专家支招

  天津市十佳辅导员、天津外国语大学辅导员葛佳佳:

  对于大学生而言,面临今年的超长版寒假,需要逐渐学会做好时间规划与管理。目前,全国各高校均陆续开始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授课,更需要大学生们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逐步适应上课的节奏,才不会荒废宝贵的假期时间,跟上整体的学习节奏。

  对于家长而言,尝试与学生谈心,适当引导,帮助学生逐步调整作息习惯。同时,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更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把握好学生的情绪变化,选择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多沟通交流,即使观点不一样,也可以把交流当作是思维的一种碰撞,年轻人接触到的媒体信息会更快更多,也是对自己信息的一种补充,不妨放下防备,与孩子尽情地探讨一番。此外,适当引导孩子加入家庭劳动中来,促进亲子关系的融合,减少摩擦。

  网上学习 陪着上课急得跳脚

  记者走访

  孩子现在每天在家在网上学习,一节一节,课程安排挺紧凑。但是对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孩子并不是太适应。现在在家就需要家长陪同。辛苦点倒是没什么,就是每天总是被孩子的不认真气得跳脚。特别是一想到孩子马上要中考了,我就成宿成宿睡不着觉,一把一把掉头发……

  “梳理线上教学开课一周家长们的来电情况,我们发现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师生之间互相网络不通畅,不足以覆盖到全体学生,特别是偏远地区;比如一些年轻的老师还能应付网课,但年龄大一点的老师直呼伤不起,且易造成课堂教学直播事故。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能完全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学习效率不高。”天津师生心理支持热线负责人、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吴捷表示。

  专家支招

  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学科正高级教师、天津市新华中学专职心理特级教师马丽莉:

  家长想尽办法“帮助”孩子学习,但毕竟不比学科教师,反反复复地叨叨,无形中增添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厌烦情绪。其实大可不必刻意给孩子提供太多的帮助,让心思回归家庭,关注家庭问题,花心力解决问题,促进家庭和睦。在课业上,可以拿出相应的时间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尤其是毕业年级的孩子,更需要在这一点上多下功夫。考试的最高境界不是把不会的都做出来,而是把会的都做对,踏踏实实落实基础是提升学习水平、取得理想成绩的有效策略。当孩子遇到困难气馁的时候,家长可以建议孩子调换学科,从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逐步将良好的学习情绪与行动迁移到其余科目上去,孩子体会了成功,学习动力才会逐步增强。

  生命话题 孩子紧张我也焦虑

  记者走访

  “最近孩子总喜欢刨根问底,比如问我‘病毒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生病’‘小朋友被感染是不是因为他们不听话’。看得出,孩子有些紧张,可能还很害怕,其实我也很焦虑。这其中,有担心孩子被传染的焦虑,也有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孩子这些问题的紧张。”5岁幼儿乐乐的家长王先生说。相比于乐乐的问题,6岁的雨桐的问题更让妈妈不知如何回答。“那天孩子突然问我和她爸爸‘死亡是什么’,我们两个人愣了半天,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雨桐妈妈说。

  缺乏户外活动的现实也让不少孩子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瘾儿童”。“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视力问题,再这么天天抱着手机,多好的眼睛也得变成近视眼。”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邓斌说。

  专家支招

  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庆顺:

  家长要认识到,最近这段时间,孩子通过不同方式了解疫情,提出和生命、死亡有关的话题,不管是直觉的感性的询问,还是经过思考的认真的提问,都是很正常的。家长要在对孩子平常的了解和观察中,根据孩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回答。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段,孩子以感性思维为主,家长可以通过新闻中的一些案例,或者选择一些相关的图书、画报以及电影,让孩子了解生命,对生命和死亡有一个正面的总体的了解,形成对生命的认识。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开展讨论,轮流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家长予以引导;也可以通过开展家庭小活动进行。通过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孩子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和爱护生命。

  相关链接

  疫情之下 感恩教育正逢其时

  近日,由天津师生心理支持热线负责人、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吴捷教授和天津师范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温志强教授领衔的专业团队,刚刚完成了对我市1293名小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上过感恩课程的学生,其幸福感指数比没上过课程学生的高,对疫情中带来的负面情绪更低;75%的同学目前最想对医生表达感谢之情,看到新闻中医生、护士和其他感染者不幸去世非常难过的占总体的67%,可以看出在抗疫中,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作为对小学生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认为生命十分珍贵、要热爱生命的占总体的88.4%。95.8%的小学生对于国家和人民可以战胜疫情表达了充分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广大青年提出要求:面对美好岁月,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现阶段,更要利用好这个特殊时期来开展感恩教育。我们建议在网络课堂教学当中予以深刻的渗透,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感恩之心,这样才更能够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吴捷说。

  那么当下这个特殊时期,感恩教育该如何开展?吴捷和温志强建议:

  一、大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感恩教育,学校应把感恩教育作为开学前的必修课,例如可以在网上活动中,积极开展“感恩生命,顽强不息”“筑梦前行,感恩有你”等有意义的活动,提高学生永怀“感恩之心”、敬畏生命、积极人际交往的能力,让感恩教育从直觉到自觉。

  二、加强“在感恩中进行感恩教育”积极心理干预,重塑学生美好心灵。建议在网上学习或是活动中,积极宣传国内外优秀的感恩事例;在线上心理团体辅导课上增加感恩拥有、意义人生、拥抱压力、积极人际沟通等设计;加强学科渗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双课标教学,增加作业里的感恩反思;还可以让学生制作感恩类短视频等。

  三、加强感恩教育在社会、学校、家庭的有机联动配合。可以以先进模范和英雄感人事迹,去引导与督促学生践行感恩言行,除在学校开设课程外,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尽可能地帮助长辈做家务,长辈生病的时候尽自己的力量照顾长辈,教育孩子面对别人帮助时,知道如何表示感谢。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