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 人物春秋 > 正文


张宗逊没当大将,和大同指挥失误有关?解放战争切肤之痛

时间:2020-07-22 08:28:12   来源:搜狐

[导读]1946年8月2日,在山西阳高县城一间宽大的屋子里,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的主要领导聂荣臻、罗瑞卿、张宗逊、杨成武等人济济一堂,研究怎样才...

1946年8月2日,在山西阳高县城一间宽大的屋子里,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的主要领导聂荣臻、罗瑞卿、张宗逊、杨成武等人济济一堂,研究怎样才能攻下近在咫尺的大同。

聂荣臻之所以坚持要打大同,除了大同具有重要的意义外,还在于之前晋绥部队对忻州的进攻,切断了太原到大同的铁路,让阎锡山增援的困难成倍增加。至于那个比阎锡山厉害得多的傅作义,聂荣臻倒不是很担心,毕竟大同不在傅作义的地盘内,他犯不着为阎锡山火中取栗。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

参战部队几乎包括了晋绥和晋察冀军区所有的野战及地方部队,除了晋绥军区358旅和晋察冀军区3纵两支主力外,还有冀察晋军区3个团和教导旅的2个团。如何组织协调两支来自不同“山头”的部队携手作战,是聂荣臻所必须要考虑的事。

会议决定组成大同前线指挥部,由晋绥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宗逊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政委罗瑞卿为政委,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杨成武为副司令员。

对一支刚刚从游击队升级为野战军的部队来说,作战模式一下子从游击战跨越到大兵团作战,这个转变实在有点大。更何况,他们接下来要打的,是难度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在之前晋绥部队冒雨攻打忻州的战斗中,已经暴露出了部队重火力不足、兵种协调配合能力差等诸多问题。小小的忻州都打不下来,更何况是城垣坚固的大同呢?

指挥部确定,20天之内拿下大同。

驻守大同的蒋军主力师,是收编了大量伪军的暂编38师,还有不少骑兵、保安队、炮兵营、特务营、工兵连等建制混乱、成分复杂的部队,总共不到2万人,守城将领为阎锡山第8集团军副总司令楚溪春。大同前线指挥部认为,这些杂七杂八的敌军战斗力并不强,我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20天内攻下城池是有把握的。

张宗逊(1908—1998)

攻击大同城关的战斗于8月14日打响,缺乏重武器的攻击部队从一开始就陷入苦战,出现很大伤亡。尽管扫清外围的战斗比预想的还要难,但攻城部队还是在一米一米地推进。部队开始挖坑道,准备用“穴地攻城”的古老战法轰开大同城墙。

大同外围的守军全部退回城内后,兵力显得更加充沛,火力密度随之也大大加强。与之相应的是攻城部队的伤亡越来越大,已经呈现出久攻不下的迹象。

我军发起攻城战斗

就在两军相持的胶着时刻,一个彻底改变战局的意外情况发生了。

蒋氏将大同从阎锡山的第2战区,划给傅作义的第12战区,想以此促使傅作义出兵大同。傅作义一直盘踞在地瘠民贫的绥远,对大同垂涎已久。蒋氏此举让傅作义大喜过望。

无利不起早。得到实惠的傅作义立即出兵,集中暂3军2个师,35军3个师及4个骑兵师,另加1个保安旅和1个炮兵团,总共凑了3.2万人马,分北、中、南三路向集宁发起进攻。

深通兵法的傅作义之所以舍近求远去攻集宁,是攻敌必救、围魏救赵的高招,战场嗅觉之灵敏远非常人可比。

傅军很快就突破了只有王尚荣1个旅防守的卓资山阻击线,这让集宁完全暴露出来,大同前线指挥部顿感压力倍增。

问题是,由于侦察手段落后、通信联络不畅,负责统一指挥大同战役的张宗逊整整两天都没有判断出傅军的进攻方向在哪。直到9月8日晚上,傅军主力已从平绥铁路的北侧秘密移动到集宁城下时,张宗逊这才猛然醒悟——傅作义要打集宁了,而守卫集宁的部队只有3个团。

张宗逊不得不在同一战场同时应对阎锡山和傅作义两个对手。从目前的战场局势看,要想在短时间拿下大同希望渺茫,而来势汹汹的傅军威胁实在太大。如此看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留一部分部队继续围攻大同,集中其他全部主力部队迎战傅作义。

张宗逊立即做出部署,除了留下杨成武纵队和地方部队继续围攻大同外,358旅、陈正湘4纵、独1旅、教导旅、骑兵旅,独3旅、特务团、绥蒙军区第7团、骑兵团部队全部赶往集宁,另抽调杨得志和杨勇的两个纵队前来增援,对集宁城下敌军形成绝对优势。

张宗逊决心用“围城打援”来对付傅作义的“围魏救赵”。从当时双方集结的兵力上看,晋察冀和晋绥部队仍占据优势。

集宁城内3个团的守军面对傅军的猛攻打得十分顽强,为主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当两晋军区的主力部队经过上百里的急行军赶到集宁城下时,让原本打算攻下集宁当防守据点的傅作义陷入即要阻击又要攻城的两面作战中。

傅作义的3个师已经被分割了,兵力处于明显优势的我军这时掌握了主动权。

也许是考虑到部队经过急行军需要休息,也许是考虑到我军更擅长夜战,也许是因为战役前线指挥部远在大同无法及时掌握敌情,张宗逊并没有下令立即向傅军发起进攻,结果浪费了12日整整一个白天,让傅作义得到了宝贵的调整时间。

到了12日晚上,战斗才重新打响,已经重新部署兵力的傅军董其武部在空军的配合下猛攻集宁,锐不可当。集宁城内的部队因兵力不足,到了难以支撑的地步。杨得志的1纵奉命向城内增援,和傅军展开拉锯战。

就在战局胶着的时刻,傅军的精锐部队郭景云101师到达了集宁附近。面对突变的敌情,张宗逊下达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命令——只留4纵11旅和董其武部巷战,抽出其他部队迅速歼灭增援的101师。

这是在整个战役中张宗逊第二次平分兵力分兵作战,这导致无论是攻城还是打援,两个方向上都形不成优势兵力,注定了战局会更加胶着。

作为傅军中的头号主力师,101师凶悍的火力让两晋部队的攻击一无所获。集宁城下的董其武部迅速恢复了阵地,并开始策应101师的战斗。战局开始恶化。

到了13日中午时分,跟随101师东进的新编32师和新编骑兵4师也相继投入战场,我军不得不由攻击转为阻击,当阵地全部被突破后,部队只能紧急撤退。

集宁守军经1天多巷战,伤亡惨重,战斗力锐减,城内大部分阵地失守。眼看实在无法坚守,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喆和政委张达志于13日晚命令撤出战斗。

集宁失守,主力部队损失惨重,攻克大同显然已不可能。16日,杨成武部撤围大同。

大同集宁战役的失败,是华北我军在解放战争初期经历的切肤之痛。参战部队不但在兵力、武器、弹药和物资上损失巨大,晋察冀和晋绥解放区未来的前景更是不容乐观。

其实这一仗我军是有很多取胜的战机的,但张宗逊在关键时刻的几次指挥失误则颇为致命,也让这位百战名将一度受到质疑。

张宗逊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和粟裕、萧劲光、谭政平级,高于罗瑞卿、王树声、张云逸,是许光达的直接上级,以他的资历和职级,授大将当然有资格。有说法认为,1955年授衔时张宗逊没能当上大将,除了减少红一方面军将领比例的考虑,也和这一仗的失利有重要关系。

当然,这场战役是华北我军首次进行的大兵团攻坚战,对各级指挥员来说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经验不足导致出现指挥失误也在所难免。更何况,当时我军通信联络手段落后,大同指挥部要同时指挥大同和集宁两个方向激烈复杂的战斗,无法及时得到可靠情报信息的支持,也是导致决策失误的原因之一。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