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 历史 > 正文


炮火中走出来的“急行军”如何练就整齐步伐?揭秘开国大典阅兵

时间:2020-07-29 09:23:27   来源:搜狐

[导读]提及中式阅兵,网友可能会好奇中国军人如何走出整齐划一、米秒不差的步伐?南都记者了解到,在新中国首次阅兵中,作为从炮火中走出来的受阅...

提及中式阅兵,网友可能会好奇中国军人如何走出整齐划一、米秒不差的步伐?南都记者了解到,在新中国首次阅兵中,作为从炮火中走出来的受阅官兵,能够实现整齐的步伐,是在实践中一步步摸索的结果。

7月28日,《大阅兵》纪录片第二集《开国大典阅兵(上)》,详细揭秘了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仪式如何解决一大难题,即受阅部队如何走出整齐步伐。

统一规范列队动作曾是受阅部队“软肋”

公开资料显示,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场阅兵仪式,对此中共中央领导人非常重视。然而,作为受阅主体的陆军第199师,统一规范队列动作成为其“软肋”。

纪录片提到,陆军199师是一支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历来作战勇敢,在解放太原战争中曾立大功。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频繁的战斗使一线指战员很少有时间进行系统训练。因此,在阅兵前的训练中怎么迈步、如何甩臂都成了难题。当时受阅官兵只能边摸索边训练,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120步每分钟75厘米步幅,徒步方队行进标准如何确定

就在阅兵方队整齐度难以提升状况下,一本《制式教练》解决了燃眉之急。

所谓《制式教练》,就是严格按条令、教范规定的标准训练内容和制式动作所进行的教导训练。具体到队列训练中,其主要目的就是规范军事动作,养成整齐划一的队列习惯。

事实上,在当时全军还没有普及《制式教练》的情况下,人民军队早在1939年就已接触到制式训练。

此后人民军队一直没有停下编写翻译《制式教练》的脚步。最终,华北军区司令部在1949年6月翻印的《制式教练》,作为第199师官兵在队列训练中的参考。

例如,在两臂自然摆动的基础上,《制式教练》将高抬腿踏步的下肢动作调整为大齐步动作,这样既便于训练,也更符合人体力学。而看起来更为舒服、自然的行进动作,也最终成为阅兵当天徒步方队统一采用的队列动作。

然而,即便有了明确的动作规范,靠两条腿跑赢汽车轮子的战士们,仍然会下意识的加快步伐,速度如果太慢了又会不整齐。在这种状况下,训练采取了临机处置的方式,最终徒步方队确定了每分钟120步、步幅75厘米的队列行进标准。

炮火中走出来的“急行军”如何踩对军乐节拍

解决了动作标准问题后,如何让受阅官兵踩到音乐节点又成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担任此次阅兵仪式的联合军乐队总指挥罗浪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这些从炮火中走来的受阅官兵们很难踏到军乐节拍,习惯了急行军的战士们在分列式训练时经常赶步子,有时走着走着就变成了急行军。“能踩上军乐的点,这很重要。”

面对彩排中距离鼓声远、踩不到鼓点、步伐乱的问题,罗浪别出心裁的将大鼓小鼓都放到了军乐队的第一排。如此一来,不仅排面看起来更加整齐,突出的鼓声也便于徒步方队踏越行进。

此外,由于很多战士不懂音乐,为了让鼓声和脚步更为同步,罗浪还规定鼓点只能敲一下,并且准确的落在战士的左脚上。鼓点找步点,罗浪发明的这个“土办法”简单实用。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