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秋冻莫盲目 因时又因人

时间:2021-10-26 11:06:32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立冬将至,气温逐渐下降,此时节气候寒热多变,早晚凉,午间热,室内外温差增大,如若保养不当,人体最易患病。我国民间也流传着春捂秋冻,...

立冬将至,气温逐渐下降,此时节气候寒热多变,早晚凉,午间热,室内外温差增大,如若保养不当,人体最易患病。我国民间也流传着“春捂秋冻,百病难碰”的养生谚语。我市名中医、市中研附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张智龙教授对此表示,“秋冻”是顺应秋季自然界阳气收敛之性提出的,是一种养生原则,但不可教条、僵化,不能一味地受冻。要因人、因时而异,要把“冻”维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这样的“秋冻”才最养生。

  张智龙说,“秋冻”意在强调夏秋季节转换时的养生技巧。是说到了秋天,虽然气温逐渐变凉,但是不要过早添衣加冠。中医理论认为人与大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动态变化要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一致,即“天人合一”。夏秋交季之时,正是人体阳气始衰,阴气始生的时刻。此时要适应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助阳气的潜藏,所以不可过早“添衣加冠”。也就是说此时节不可“捂”,“捂”则助阳化热,容易罹患老百姓常说的“上火”。用现代的观点可以解释为,到了秋季,适当的“冻一冻”,可以刺激大脑兴奋,使人体代谢加快,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这就要“秋冻”的原因。

  “秋冻并非整个秋季都可以‘冻’,要因时而‘冻’。”张智龙说。初秋气温初降是“秋冻”的好时机,无需添衣,不妨“冻一冻”。但随着秋雨的到来,“一场秋雨一场寒”,进入深秋,气温骤降,天气寒冷,则不宜“秋冻”。因此“秋冻”要达到的程度是“凉而不寒”,即自感凉爽而不寒冷为度。需要强调的是“秋冻”不仅要因时而“冻”,而且要因人而异,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秋冻”,要根据自身的体质“量力而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疾病患者等五类人不适合“秋冻”。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