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体育 > 正文


燃在冬奥 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更有“国际范儿”

时间:2022-02-22 10:55:20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北京冬奥会上,志愿者身着蓝白色相间的外套,与洁白的冰雪相得益彰。他们英语交流流利、谈吐不凡,颇有当代大学生的范儿。首都体育馆内,看...

北京冬奥会上,志愿者身着蓝白色相间的外套,与洁白的冰雪相得益彰。他们英语交流流利、谈吐不凡,颇有当代大学生的“范儿”。首都体育馆内,看似纤瘦柔弱的姑娘还在帮助工作人员在深夜的寒风中等班车;“冰丝带”、首钢大跳台场馆内,一个个阳光大男孩亲切地为每位运动员、工作人员解答和解决问题。在志愿者朋友的帮助下,很多难题迎刃而解,而他们也总是报以微笑,让“双奥之城”变得更加亲切和美好。

  在北京赛区,首都体育馆可谓是最为繁忙的场馆,这里是中国队两大传统优势项目──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的比赛举办地,也是屡屡诞生金牌的地方。每到晚上六七点钟,这里经常上演激烈的决赛争夺。整场比赛结束后,加上随即而来的新闻发布会,往往要持续到晚间11点左右。这个时候,赛场内依然有很多人在紧张地工作。而大多数工作者都要力争赶上深夜12点左右的班车,才能保证到达酒店的时间。

  场馆外是凛冽的寒风,志愿者们为了让大家安心工作,便轮换着在外边帮助媒体记者等车,等到车来了,他们就赶紧进去,告诉大家:“MMC(主媒体中心),去MMC的记者可以上车了。”在听到志愿者的召唤后,很多媒体记者就连忙冲了出去。“我们发现,记者朋友晚上赶稿时,非常繁忙。这种情况下要出去等车,无疑对他们的工作造成影响,而且外面很冷,如果我们做的这些事能为他们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就会觉得很有意义,在这个岗位上尽到了自己的职责。”首都体育馆内的志愿者表示。

  赶上大晴天,阳光从雪面上跃起,直戳眼睛;太阳下山后,冷空气又出来“接班”,嗖嗖地往衣服里钻……北京冬奥会期间,这样的场景对于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担任志愿者的张鸿博已是稀松平常。冬奥会赛时,22岁的燕山大学本科生张鸿博,负责在运动热身区与赛道之间的位置检查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证件。即便作为东北长大的女孩儿,张鸿博直言,她还是低估了张家口崇礼的低温。“站时间久了,从山谷吹来的风仿佛能把人吹透。”然而,寒冷丝毫没能阻挡她对冬奥的热情:“志愿者的工作很有魅力,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还能学到很多知识。能参与冬奥,我觉得很荣幸。”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世界把爱也回赠给了他们。在全球瞩目下,张鸿博与其他5名志愿者,作为全体冬奥会志愿者代表,收到了现场的满满谢意。

  北京冬奥会是“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后的首届冬奥会。赛场上,来自全世界的冰雪健儿超越竞争,彰显团结互助。在赛场外,志愿者们的每一声问候、每一次协助,都为“更团结”做着生动诠释。

  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在社交媒体上回忆起开幕当晚场内志愿者对自己大喊“欢迎来到中国”的那一刻,忍不住热泪盈眶,被她“隔空感谢”的志愿者、清华大学本科生孙泽宇,也第一时间回信互动。“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很多不是刻意的,而是自然而然的。我在开幕式上与进场的运动员们说‘欢迎来到中国’,也是脱口而出的。”孙泽宇说,“人与人之间有最纯粹、最真诚的友好互动,未来的世界一定更美好。”

  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但志愿者们心中的“奉献之火”将永远燃烧,他们汲取的奥林匹克精神养分也将接续传承。“能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冬奥中,亲身体悟奥林匹克精神,近距离感受拼搏与热血,是我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冬奥志愿者张依依说,“未来,我会抓住更多机会投身志愿服务,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黄思绵表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充分展现出当今中国青年朝气蓬勃的形象,“志愿者们非常专业,对工作充满热情。同时,新一代志愿者们更有国际范儿,也更加自信、活泼。”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