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体育 > 正文


导演沈晨详解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

时间:2022-03-05 08:06:44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温暖、感动、浪漫、多彩。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残健融合的表演者,以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展现出残

温暖、感动、浪漫、多彩。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残健融合的表演者,以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展现出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冰壶入垒倒计时,多次出现的“同心圆”,史上最小的国际残奥委会会徽,由视障火炬手点燃主火炬……对于开幕式的亮点,导演沈晨一一解读。

  五彩斑斓的“同心圆”

  在创作之初,导演团队就一直在思考,表演主题能否更倾向于讲残疾人自己的故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冬奥会开幕式讲述了冰雪的故事,闭幕式是蔚蓝色浪漫和红色激情的碰撞,而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我们用大家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来融化和兼并。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我们想表达出每一个残疾人内心最美丽、最精彩、最绚烂的绽放瞬间。”

  “同心圆”成为开幕式的主体视觉形象,寓意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朋友在冬残奥会的感召下汇聚在一起,同时也表达了团结、友谊、残健共融的理念。

  沈晨介绍了“同心圆”出现的几个场景:在开场倒计时之前,场地中央浮现出巨大圆形天窗,整个地球成为灿烂星辉中的圆心;在国际残奥委会会徽展示环节,场地影像中的盲文定格为“改变始于体育”,环绕其中的盲文像素和演员构成“同心圆”;在《冬残奥圆舞曲》环节,盲童绘就的笑脸图画,映射在场地构成笑脸“同心圆”;在主火炬点燃之后,所有演员欢呼着奔入场地,也形成了“同心圆”。

  “在‘同心圆’形成的过程中,除了视觉空间的形象,也特别注重残健共融。”沈晨说,比如在《冬残奥圆舞曲》中,表演者一半是听力残疾人,一半是健全人,在“同心圆”的外圈有13朵雪花,上面站立的表演者是手语指挥。而他们还与舞者形成互动,“通过‘同心圆’,我们希望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和友谊,以及打破壁垒之后的共融”。

  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

  与冬奥会一样,冬残奥会的主火炬依旧是“大雪花”,也依旧采取了“微火”的理念。但是,与历届常规的冬残奥会点火仪式不同,本次开幕式大胆选择了视障火炬手点燃主火炬。沈晨说,点火的瞬间必须确保安全,刚好冬奥会的雪花“微火”装置为视障运动员点火提供了一个空间,对视力的限制小了,也降低了风险。当主火炬手、视障运动员李端走上点火台,他依靠最重要的感官──触觉,去抚摸每一片雪花,最终在几番摸索之后,将冬残奥会火炬缓缓插入主火炬台内。“当烛火对进孔眼的那一瞬间,大家会感受到他其实是在触摸世界、认知世界。而当火焰燃烧的那一瞬间,仿佛他是在用内心燃烧着整个天地,点亮了整个天地。”沈晨说。

  残健共融的不懈追求

  在中国国旗入场时,视力残疾人以无伴奏合唱的方式,深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来迎接国旗。当国旗冉冉升起,全场共同唱响国歌,现场的听力残疾人则以手语“演唱”国歌。“我们想让大家知道,对于国歌,对于国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一种热爱的状态。”沈晨说。

  在《冬残奥圆舞曲》浪漫的旋律里,可爱的盲童用画笔绘就了绚丽的笑脸,画中的色彩在场地中央如溪流汇海,让笑脸绽放在天地之间。沈晨说:“这个节目一开始,两三名盲童虽然不知色彩的模样,但他们的画作叠印到现场屏幕中时,雪花舞者通过他们的表演,把颜色挥洒在天地,仿佛我们为盲童创造了一个更加美丽、更加灿烂的世界,也为他们完成心中最美的设想。”

  雪花舞者虽有一半是听力残疾人,但是通过排练,他们与健全舞者默契配合,已经可以用简单的手语交流。“听障舞者的世界是无声的,肢体艺术的舞蹈也是无声的,这么多无声的交响,最后创造了最灿烂的、带有生命质感的美丽瞬间。”沈晨说。

  伴随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升起,由47名视力残疾学生组成的盲人管乐团奏响了国际残奥委会会歌。虽然他们看不见乐谱,但心中涌动着最动听的旋律。沈晨说,在决定邀请盲人乐队来演奏时,他们一度担心乐队如何走到舞台上,但通过三个多月的排练,当乐队来到“鸟巢”、奏响音乐的一瞬间,他的眼眶湿润了。

  “健全人可以通过乐谱来熟悉乐器,但是盲人不一样,他们需要先听音乐,再去触摸和熟悉乐器,还要把音乐背下来。而这仅仅只是1个人,40多人的乐队最后要一起合奏,而且没有指挥,靠的是心里的节奏,这可能就是残疾人内心博大的瞬间。残疾人完成任何一项工作,背后要付出的努力比我们要多得多。”
编辑: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