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频道 > 饮食营养 > 正文


暴饮暴食当心胰腺炎“祸从口入”

时间:2022-06-14 10:28:42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中国在世界领先的五项医药学项目之一,也是我市南开医院的一大特色。作为南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中国在世界领先的五项医药学项目之一,也是我市南开医院的一大特色。作为南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余剑波每年都会接诊上百例重症胰腺炎病人,有的病人发病前连续吃了一星期的火锅,有的病人喝了一天一夜的大酒,有的病人抽出了“草莓奶昔”血(血脂过高引起,医学上称为“乳糜血”)。这些病人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也有乐乐这样的少年,还有一些孕妇。发病前他们多数都有过量饮酒、暴饮暴食的情况,相当一部分病人还有胆道疾病和高脂血症等病史。

  饱餐酗酒后突发剧烈腹痛

  禁食水应急诊排查

  余剑波说,胰腺位置比较隐蔽,位于胃和腹膜后面约平第一腰椎椎体处,横卧于腹后壁。胰腺可分头、颈、体、尾四部分,类似一条牛舌的形态,长度大约12至15厘米。胰腺对消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外分泌功能,人体消化食物需要胃液、胆汁,还有胰液的参与,一天大概要分泌几百到上千毫升的胰液,里面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脂肪酶、血淀粉酶等多种消化酶,与胆汁胃液一起参与食物消化,缺一不可;另一方面是内分泌功能,胰腺里有零散呈小岛状聚集形态的细胞,称之为胰岛,胰岛的功能是分泌胰岛素调解血糖。如果胰腺或胰岛有问题,就会发生糖尿病或血糖异常。急性胰腺炎通俗地说就是胰腺分泌的胰液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正常从胰管排出进入肠道系统,导致胰液消化了胰腺自身组织,引发了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急性胰腺炎可能会引起全身多器官损伤,继而会发展为重症、致死性的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在外科急性腹痛病症中,发病率一般仅次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肠梗阻。除暴饮暴食、饮酒过量外,平时爱吃高脂高油高热食物、擅自使用某些药物也可能间接地诱发该病,甚至情绪、劳累等等都有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余剑波说:“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主要有腹痛。常在饱餐或者酗酒后,上腹或者左上腹部出现剧烈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胸部和左侧腹部,一般30分钟内疼痛达到高峰,且持续时间长;恶心呕吐,发作频繁,呕吐物为食物或者胆汁;腹胀。早期由反射性肠麻痹引起;黄疸;发热;神志发生改变。当有这些症状出现时,第一件事就是要禁食禁水,然后及时到急诊科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

  高血脂胆结石是高危因素

  定期检查治疗预防发病

  “由急性胰腺炎引起的并发症并不少,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血症、腹腔内高压、胰性脑病等,其中约有20%的患者会发展成为中度或者重度胰腺炎,重度胰腺炎其病死率可达13%至35%。被送到重症医学科治疗的急性胰腺炎病人情况都非常危重,他们往往已经合并呼吸、肾脏等多种组织器官的并发症,甚至需要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血液净化等治疗,多数病人经过1到2周的治疗病情能够稳定,但也有病情急转直下失去生命的患者。”余剑波说。脓毒症肺损伤是重症胰腺炎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经过多年探索,余剑波带领的重症医学团队以吴咸中院士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医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整套重症胰腺炎脓毒症肺损伤的内源性保护系统恢复的新理论和综合诊疗策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病死率降至13.93%,大大低于国际报道的30%至60%,ICU住院天数也由平均19.3天缩短到9.03天,该成果已经取得省部级一等奖。

  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轻症患者一般都可以保守治疗,输液、禁食水,让患者的胰腺和胃肠道休息,必要时应用一些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让胰腺彻底休息,以及抗生素预防感染等。重症胰腺炎生命体征平稳后,必要时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坏死组织的清理、穿刺引流、腹腔留置引流管进行冲洗等。胰腺炎恢复期,胃肠功能恢复过程一定要慢,饮食循序渐进,从饮水到少量流质到半流质再到正常饮食。恢复期要定期监测血尿淀粉酶及血脂的变化。胰腺炎炎症后的一个月,要复查全腹的CT。

  余剑波提醒市民,预防急性胰腺炎要从饮食做起,避免暴饮暴食、少喝酒、少吃高脂、辛辣刺激食物,高血脂、体重超标、血糖偏高、胆石症更应避免以上危险因素。日常可适量食用促消化食物,如山楂等。早餐要规律,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已经康复的胰腺炎患者,建议食用鱼虾等低脂肉类、终身戒酒防止复发。积极运动,防止便秘。控制体重,定期检测血脂。尽量不要久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也能远离胰腺炎的发生。高脂血症、胆石症、胆道结石、胰管结石、胰管狭窄等病症要定期复查,必要时接受治疗以减少胰腺炎的发生。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