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 正文


中国最大鄂伦春民族居住地:民族手工艺带动经济发展

时间:2022-06-21 09:59: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读]六月的大兴安岭青山环绕,绿水蜿蜒,从大兴安岭塔河县城驱车向东行驶60余公里就来到了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这里是中国最大鄂伦春民族居住地...

六月的大兴安岭青山环绕,绿水蜿蜒,从大兴安岭塔河县城驱车向东行驶60余公里就来到了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这里是中国最大鄂伦春民族居住地,鄂伦春族人数占中国鄂伦春族人口的1/14。近年来,该乡大力推进以桦树皮制作为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鄂族群众收入。

  “我们用传统的做法做这个桦树皮船,以前打猎、渡河的时候都用这个船,没这个船走不了。现在搞漂流了,游客愿意坐这个船,都是南方游客到这边来漂流。”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宝林家里,70多岁的郭宝林正在修补一艘8米长的桦树皮船。测量尺寸、剪裁树皮、固定树皮……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处漏洞就修补好了。郭宝林是土生土长的鄂伦春族人,20多岁就开始制作桦树皮船,被称为鄂伦春“最后的猎人”。

  大门左侧的仓库里挂着动物的毛皮,晾晒的肉干,以及山上采集回来的草药。郭宝林的女儿郭红霞正在一旁制作迷你桦树皮船。

  “这些船大部分都是高校、博物馆定做的,订单很多,每天都有催单的”。据郭红霞介绍,像这样60厘米长的桦树皮船,都是纯手工制作,每艘可以卖500元左右,她一周可以做10艘。“我和父亲还教了10多名学员,大家一起做船,既继承、发扬了鄂族的民族手工艺,又增加了收入”。

  漫步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随处可见制作器皿造型和刺绣装饰品的小作坊。精美的首饰盒、小巧坚固的茶杯托,手工制品轻便、防潮、耐用,其独特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展现了鄂伦春族人的创造力。

  距离郭宝林家数公里的民族风情园项目基地里,车声隆隆,工人正在全力施工。园内的手工艺作坊里,鄂伦春族人马美子和魏云正在用桦树皮制作笔筒等小物件。“我们可以做桦皮盒,可以刺绣、剪纸,都比较喜欢。我们都是村里组织非遗培训,然后我们都会把自己的这个手艺传承下去”。魏云说。

  “以前,我们乡很脏乱,有的村‘板障子’东倒西歪,垃圾杂物填满边沟,群众收入基本都靠种地”。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党委书记吴庆勇告诉记者,近年来,该乡深耕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民族村寨,大力发展民族手工艺品,增加鄂族群众收入。目前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鄂族村有12户桦树皮手工艺家庭作坊进行季节性生产,有技术骨干44人,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2021年,该乡总收入4710.33万元,人均收入15016.73元,其中鄂族新村人均收入14413.16元。鄂族村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农村“龙江民居”试点村,被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授予“省级美丽家园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完)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