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 正文


浙江沿海网友围观“蓝眼泪” 专家:实为一种赤潮

时间:2023-05-17 09:59:57   来源:钱江晚报

[导读]这两天,浙江沿海网友围观网红蓝眼泪的视频刷了屏。  在温岭石塘开海岛民宿的林先生前天晚上就在海边玩潮水,还用小石头打水漂,打出了五...

这两天,浙江沿海网友围观网红“蓝眼泪”的视频刷了屏。

  在温岭石塘开海岛民宿的林先生前天晚上就在海边玩潮水,还用小石头打水漂,打出了五连环“蓝眼泪”。

  很多人并不知道,浙江沿海梦幻的“蓝眼泪”其实是一种赤潮。

  昨天上午,本报记者从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了解到,目前浙江沿海宁波、温州监测到有赤潮发生。

  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赤潮发生时,海水颜色会有变化,所以,当大家发现海水颜色变化时,请不要下水、游泳。

  网红“蓝眼泪”,分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

  赤潮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由藻类密度过高形成的。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有些海洋中的藻类会发光,“蓝眼泪”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海上发光的现象,一般出现在每年3月至10月,尤其是在春末夏初之际。常见的这类浮游生物有夜光藻,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海洋甲藻,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均有分布。

  “蓝眼泪”的秘密在于,高密度的夜光藻随着风浪聚集,在夜间受到扰动刺激时,储存在体内的大量荧光素在荧光酶的氧化下,迅速发生反应,将大部分能量转换成蓝色荧光,形成“蓝眼泪”现象。

  同时,夜光藻是常见的赤潮生物,只有其密度达到3000-10000个/升,才会引发赤潮。形成赤潮时,在白天海域呈现的是粉红色,甚至砖红色,而在夜晚才发出蓝色。

  工作人员表示,关于网红景观福建平潭的“蓝眼泪”是否属于赤潮,具体还要监测生物密度才能确定。

  去年夏天,浙江舟山、温州等地的海域也出现过夜光藻。

  而海域是否出现赤潮,需要技术人员的监测。在浙江东海,有一群从事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的技术人员,一年365天中,一半时间在海上。

  他们坚持每年给东海做“体检”,定期开展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包括海洋生态基础监测、典型生态系统监测、生态灾害监测等。海洋人的艰苦付出,是为了了解海洋生态状况是否健康、生态资源是否可载、生态风险是否可控……

  技术人员说,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海洋赤潮,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海洋生物生存。

  那些有毒赤潮,还会威胁到海产品和沿海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生态预警监测中,赤潮高风险区的常规监测和赤潮灾害应急监测是一项重要工作。

  像去年夏天舟山花鸟岛海上奇观“蓝眼泪”,其实是一种无毒赤潮。

  赤潮年年有,浙江沿海海域的基本无毒

  一旦海域发生有毒赤潮,相关部门会及时进行处置。根据资料统计,浙江沿海的赤潮基本为无毒赤潮。

  根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2022年浙江海洋灾害公报》显示,去年浙江海域共发现赤潮17次,累计面积1552平方公里,其中有害赤潮1次,面积20平方公里,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022年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均少于前10年平均值(20次、2170平方公里),与2021年(22次,7084平方公里)相比,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分别减少23%和78%。

  去年,浙江单次持续时间最长的赤潮是5月5日-6月9日,在宁波市象山县石浦至渔山海域发现的赤潮过程。该赤潮过程持续时间共计36天,赤潮优势生物为东海原甲藻。

  去年单次面积最大的赤潮是4月10日-4月15日,在温州市苍南县大渔湾至渔寮海域发现的赤潮过程,最大覆盖面积为533平方千米,赤潮优势生物为环胺藻。

  去年,温州海域发现赤潮累计面积最大,达到76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9%;宁波海域发现赤潮累计面积最小,为8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
编辑:zmh

关键字:

声明:网上天津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9528213;1482795735 E-MAIL:1482795735@qq.com